- 時間:2021-09-16
- 點擊:2209
- 來源:蘭州晚報
月餅“起源說”,歷來眾說紛紜、莫衷一是。明張岱《夜航船》卷十一“日用部”篇謂:“秦昭王作蒸餅,漢高祖作漢餅,金日磾作胡餅,魏作湯餅,晉作不托?!苯鹑沾斣切倥萃劳醯奶? 武帝時歸附漢朝。歸納起來,無非有二:其一,“本土產(chǎn)”。有東漢經(jīng)學家劉熙所著,與《爾雅》《方言》《說文解字》被視為漢代4部重要的訓詁學著作《釋名》為憑。該書“釋飲食”曰:“餅,并也,溲面使合并也。胡餅,作之大漫冱,亦以胡麻著上也?!睗h代將所有面食統(tǒng)稱為“餅”(包括水煮的面條等),但“胡餅”卻不一樣,“漫冱”意思為無邊際,就是說此餅很大,故這種“餅”是烤或蒸的水分少的餅?!昂灐敝馐窃陲灥谋韺由先鲇泻?,就像現(xiàn)代人用面粉攤的餅,上面再撒一層黑芝麻。
其二,“進口說”。西晉史學家司馬彪的《續(xù)漢書》謂:“靈帝好胡餅,京師貴戚皆竟食胡餅?!薄昂痹诠糯肝覈狈接文撩褡搴臀鞅鄙贁?shù)民族,后引申為國外民族。于是,有史學家認為,“胡餅”是以面類食物為主的北方少數(shù)民族或國外民族的商人為方便帶在路上吃而發(fā)明的,后經(jīng)古絲綢之路傳入內(nèi)地,成了大受歡迎的一種美食。唐人筆記小說中,記載了諸多賣胡餅的店鋪及經(jīng)銷胡餅的胡商,但也指出胡餅是一種主食,主要用來填飽肚子,跟中秋夜的“零食”——月餅沒多大關(guān)系。所以,如果認為“月餅”就是“胡餅”,那古代人也太沒品位,端那么大一個月餅去賞月,還有心情“把酒問青天……千里共嬋娟”?
其實,“月餅”一詞,最早見于宋代吳自牧史料筆記《夢粱錄》卷十六“葷素從食店”條:“芙蓉餅、菊花餅、月餅、開爐餅”,但未提制作方式、用途。南宋文學家周密《武林舊事》卷六“蒸作從食”篇介紹了當時杭州市面不僅賣“月餅”,還出售“菜餅、秤錘蒸餅、睡蒸餅、燒餅、春餅、胡餅、韭餅”等?!罢糇鳌敝刚糁剖称?,“從食”是副食的意思,指小食、點心等。由此可見,南宋出現(xiàn)的“月餅”與“胡餅”是平行關(guān)系。元代文獻對“胡餅”記載屈指可數(shù)。到明代,“月餅”被“胡餅”收編。明蔣一葵《長安客話》卷一“皇都雜記”篇曰:“爐熟而食皆為胡餅, 今燒餅、麻餅、薄脆、酥餅、火燒之類是也?!币簿褪钦f, 明代凡是用餅爐烘烤而熟的食品統(tǒng)稱“胡餅”, “月餅”只是其中一個品種而已。如果硬要說“月餅”即“胡餅”,也只能從明朝算起。明末劉侗、于奕正《帝京景物略》卷二“春場”篇謂:“八月十五日祭月……月餅月果,戚屬饋相報,餅有徑二尺者?!币粋€直徑達二尺的月餅,現(xiàn)代的三口之家怕是見著也不敢下口的。
不僅如此,更讓“中秋吃月餅”歷史悠久論者悲催的還有,中秋吃月餅歷史并不長。漢代劉歆《西京雜記》、南梁宗凜《荊楚歲時記》、五代王仁?!堕_元天寶遺事》、宋代孟元老《東京夢華錄》、南宋周密《武林舊事》、元代陶宗儀《南村輟耕錄》等筆記史料記錄歲時節(jié)令、禮節(jié)習俗、風物故事等只字未提中秋吃月餅的習俗。看來,“小餅如嚼月,中有酥和飴”等點贊月餅的詩,寄托的不過是文人們的美好愿望。
中秋吃月餅最早的文獻記載,見于明田汝成《西湖瀏覽志余》:“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,民間以月餅相遺,取團圓之意。”這倒跟流傳甚廣的“中秋月餅傳信息,大年三十殺韃子”民間傳說很吻合?!霸嘛炏噙z”是傳遞情報,“團圓”暗指“除夕”又何嘗不可。如今,我們不必替中秋吃月餅歷史長短擔憂,也無須為月餅含“花好月圓”之寓意或傳遞情報之功能爭論,倒很有必要關(guān)心“金銀首飾月餅”“高檔天價月餅”及銷售過期月餅等。
趙柒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