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時間:2023-02-08
- 點擊:903
- 來源:甘肅日報
“鐵芯子”展示
太平鼓表演 裴 強
展現非遺之美,傳承文化之根。2023年春節(jié)至元宵節(jié)期間,甘肅省非遺保護領域深度融入“文化進萬家 旅游迎新春”百日攻堅活動,組織開展了內容豐富的非遺展示展演系列惠民活動,活態(tài)呈現隴原大地獨特的年俗禮儀,擦亮文旅名片,表達了隴原兒女在新的一年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和對家庭幸福、社會和諧的深深祝福。
臨夏市圖書館聯合臨夏市博物館在臨夏地質公園舉辦了“非遺傳承有我”主題活動,組織孩子們一起畫彩陶、剪紙、詩朗誦等。有關人士為大家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,講述非遺傳承人作品和技藝背后的故事,還就剪紙和繪制陶器進行指導演示及問題解答。孩子們發(fā)揮想象力和創(chuàng)造力,在彩陶上勾勒花紋,妙手剪出團花窗花等多幅剪紙作品。生動有趣的活動為傳承推廣地方民俗文化、傳播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提供了良好空間。
在慶陽市西峰區(qū)蘭州路街道九龍南路社區(qū)舉辦的“品味慶陽非遺 感受民俗魅力”——中外友人迎新春文化聯誼活動中,邀請當地從事教育事業(yè)的外籍人士,與剪紙、香包刺繡傳承人及社區(qū)居民代表歡聚一堂,共同體驗非遺技藝,感受新春年味。慶陽香包傳承人趙麗珺,剪紙傳承人馬路、張銳利等,講述了香包、剪紙的制作流程,手把手指導大家創(chuàng)作,現場氣氛熱烈喜慶、其樂融融。此次活動,既讓外國友人更加了解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,促進中外文化交流,同時豐富社區(qū)文化生活,營造了喜慶祥和的新春氛圍。
臨夏州彩陶館(博物館)邀請了非遺項目“景泰藍掐絲琺瑯畫”縣級傳承人王芳雄,攜手30余名青少年開展了“博物館里尋年味”春節(jié)系列活動——“兔”發(fā)奇想·制作非遺掐絲琺瑯,不僅讓孩子們體驗了掐絲琺瑯畫的制作過程,了解和感受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博大精深的魅力,也讓傳承和發(fā)揚非遺保護的種子在他們的心中生根發(fā)芽。
紅紅火火過大年少不了剪紙、貼窗花。為烘托節(jié)日氣氛,傳承和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文化,定西市舉辦了“點亮隴西堂·窗花映千祥”隴中窗花精品展。惟妙惟肖的作品將傳統文化用剪紙的手法表現,展現出民間剪紙的獨特魅力,寓意新時代新風貌和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。
平涼市莊浪縣紫荊廣場上鑼鼓喧天,九龍騰飛,氣勢磅礴,氣氛熱烈,傳統地攤兒社火展演活動火熱進行,吸引廣大市民和游客駐足觀賞。莊浪縣開展了一系列文化娛樂活動,組織莊浪高抬、地攤兒、馬社火、秧歌、眉戶等非遺項目進行展演,并舉辦“水墨丹青·詩畫莊浪”賀新春全民書畫作品展以及“文化進萬家·指尖上的傳承”手工非遺體驗等各種活動,讓人民群眾感受中國年的氛圍,激發(fā)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熱愛。
舞龍斗獅、秧歌、太平鼓、腰鼓、走高蹺、鐵芯子、滾燈、劃旱船……永登縣舉行“非遺過大年,文化進萬家”系列展演,13支代表隊帶來了一場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視覺盛宴。13個村鎮(zhèn)的社火隊踏著喜慶的鼓點,和著歡快的節(jié)拍相繼登場。鏗鏘有力的“天下第一鼓”蘭州太平鼓打響永登兒女的精氣神,扮演春官、蠻婆子、瓜娃子的演員們和觀眾幽默互動,喝彩叫好聲此起彼伏,現場群眾的歡聲笑語和演出人員的載歌載舞匯聚成一片歡樂的海洋。
春節(jié)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(jié)日,為集中展示眾多非遺項目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空間。甘肅省非遺保護領域通過組織開展“視頻直播家鄉(xiāng)年”“非遺過大年 文化進萬家”線上線下活動,讓傳統節(jié)日成為凝聚文化共識、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,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了濃厚的節(jié)日文化氛圍。
(甘肅日報 白 潔 詹 媛 馮寶強 裴 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