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時間:2025-03-26
- 點擊:0
- 來源:新甘肅客戶端
你大概知道馬家窯
但未必了解臨洮
馬家窯遺址
馬家窯文化命名地
秦長城西部起首之地
老子飛升地、貂蟬故里
詩詞之鄉(xiāng) 隴上花都
……
這些厲害的標(biāo)簽
都指向一座小城
甘肅臨洮
△臨洮濕地美景。黃衛(wèi)?攝
打開一張一元人民幣
我們似乎看不出什么門道
其實
一元人民幣正面底紋
來源于馬家窯文化彩陶
△1元正面的底紋,來源于馬家窯文化彩陶的抽象圖案。來源:山東電視文旅頻道
5000多年前
黃河上游 洮河兩岸
先民用腳下神奇的泥土
和手中柔美的曲線
將人類史前彩陶藝術(shù)推向高峰
△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的旋渦紋彩陶雙耳罐。新華社發(fā)
他們在一筆一畫間
用心記錄下多姿多彩的生活場景
深情訴說著對大自然的崇拜
△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葫蘆網(wǎng)格紋彩陶雙耳罐。新華社發(fā)
旋渦紋似星云舒卷
波浪紋充滿對水的眷戀
網(wǎng)格紋透著田園詩意
魚鳥紋是對豐盈收獲的期許
也許遠(yuǎn)古先民不曾想到
彩陶會成為
一份穿越時空的珍貴禮物
讓我們得以
與5000多年前的藝術(shù)相遇
共同感受屬于中華文明的浪漫
△臨洮縣洮陽鎮(zhèn)拍攝的馬家窯村景象。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
百年前
伴隨著考古學(xué)家的腳步
臨洮馬家窯村
首次發(fā)現(xiàn)沉睡已久的彩陶
馬家窯遺址重見天日
馬家窯文化石破天驚
一批批考古學(xué)家紛至沓來
孜孜以求 尋根探源
打開了通往黃河上游史前文化的大門
更向世人展現(xiàn)了看得見、摸得著的
中華民族真實存在的早期文明輝煌
△意大利返還中國的新石器時代馬家窯彩陶器。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
2019年 2024年
兩批包括馬家窯文化彩陶
在內(nèi)的中國流失文物
回歸祖國
彩陶歸鄉(xiāng) 續(xù)寫傳奇
是對歷史的尊重
讓馬家窯文化再度受到海內(nèi)外關(guān)注
讓人們認(rèn)識到馬家窯文化彩陶
是世界公認(rèn)的遠(yuǎn)古時代珍貴的藝術(shù)品
是中華民族值得驕傲的遠(yuǎn)古文化瑰寶
△馬家窯遺址鳥瞰圖。資料圖?
2021年
中國現(xiàn)代考古學(xué)走過百年歷程
馬家窯遺址入選第三屆中國考古學(xué)大會
公布的“百年百大考古發(fā)現(xiàn)”
馬家窯文化日益迸發(fā)出獨特魅力
因史前“敦煌”般的角色
吸引世界的目光
△甘肅臨洮縣寺洼遺址出土的陶器(拼版照片)。新華社發(fā)
近日
位于臨洮衙下集鎮(zhèn)寺洼山村和衙下村的
臨洮寺洼遺址馬家窯文化聚落入選
“2024年中國考古新發(fā)現(xiàn)”
以三重圍壕、大型聚落等突破性成果
向世界揭示了黃河上游
5000多年前的社會圖景
△寺洼遺址及周邊地貌。
還有,研究表明
馬家窯文化彩陶風(fēng)格竟與黑海地區(qū)
南亞次大陸上的彩陶“撞衫”
是否在絲綢之路之前
就可能存在一條
史前先民開辟的“彩陶之路”
這不由讓我們感嘆
馬家窯文化還
有多少驚喜等待我們?nèi)グl(fā)現(xiàn)
△在臨洮縣博物館拍攝的馬家窯遺址發(fā)掘復(fù)原場景。新華社記者 范培珅 攝
馬家窯耀眼的光芒
讓人們看到臨洮這座寶藏小城
但來了,就別著急走了
臨洮,不止馬家窯
△臨洮美景。
臨洮
西北名邑 隴右重鎮(zhèn)
地處古絲綢之路要道
秦滅西戎狄族 建立狄道
是臨洮建置的開始
迄今已有2400多年歷史
△臨洮境內(nèi)的戰(zhàn)國秦長城遺址。
“長城只自臨洮起,此去臨洮又?jǐn)?shù)程”
是秦長城昂首西起的蒼莽氣勢
“北斗七星高,哥舒夜帶刀”
是哥舒翰驍勇善戰(zhàn)的疆場傳奇
“發(fā)憤去函谷,從軍向臨洮”
是李白建功邊塞的豪邁擔(dān)當(dāng)
……
臨洮
從秦時明月、大唐氣象中走來
雖時過境遷
但文脈傳承 弦歌不輟
△岳麓山公園中的老子雕塑。
岳麓山上,相傳老子
結(jié)廬講經(jīng) 采藥濟世 羽化登仙
“鐵肩擔(dān)道義 辣手著文章”
的千古名聯(lián)
沉淀了一代名臣楊繼盛的高光時刻
△明園
再去明園
于水幕實景劇中邂逅貂蟬
聽她訴說昔日的風(fēng)云變幻
△南屏晨韻。范鳴 攝
漫步南屏山
間黛色碧如玉
洮水流入川
△海甸峽。邊國鵬 攝
深入海甸峽
觀萬古景致 覓百年石刻
夏賞洮河奔騰 綿延不息
冬看洮水流珠 充盈心懷
還有臨洮紫斑牡丹栽培
始于唐代 盛于明清
穿越1000多年花樣年華
如今仍是繁花錦簇 生機勃勃
△臨洮紫斑牡丹
如果恰逢五月 花事正好
你能趕上臨洮紫斑牡丹文化旅游活動
在悠揚的《牡丹令》旋律中
觀牡丹花開盛景
享牡丹花芽茶
品紫斑牡丹酒
在“花開富貴”的祝福中
留下對美好生活的期許
來到臨洮
美食也是標(biāo)配
△熱涼面
熱涼面
到底是涼是熱
其實是冬熱夏涼
出了臨洮,鮮有“熱涼面”一說
堪稱臨洮面食獨門絕技
一定不可錯過
△石子饃
石子饃
制作工藝獨特
石子與面餅一鍋同烙
石子獨有的滾燙活力神奇轉(zhuǎn)化
讓最后出鍋的石子饃
色澤金黃 酥脆可口 久放不餿
△炒血餅
炒血餅
用新鮮豬血與面粉交融
佐以酸菜、青椒
口感酸辣緊實
是臨洮年味的象征
也是舌尖上的家鄉(xiāng)記憶
△臨洮岳麓山上隨處可見的楹聯(lián)。
從彩陶上的靈性一畫
到人民幣上的莊重紋飾
從詩人的反復(fù)吟詠
到楹聯(lián)的赫赫聲名
從大唐的國色天香
到現(xiàn)代的花樣產(chǎn)業(yè)
臨洮宛如一部厚重的書
每一頁都鐫刻著歲月的痕跡
△臨洮縣城全景(邊國鵬 攝)
來臨洮吧
它在等你探尋這片土地的厚重
也在等你解鎖這座小城獨有的文化魅力
(文/耿寧 楊玉潔 海報設(shè)計/王裕霞
圖/除署名和注明來源外,均由臨洮縣融媒體中心供圖)